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17年11月20日,苏俄政府在《告俄国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庄严宣布:沙皇所签订……关于强占君士坦丁堡的各秘密条约,今天已被撕毁和取消了。人民委员会反对强占他国的土地……分土耳其和向其勒索阿尔明尼亚(亚美尼亚)的条约,也已被撕毁和取消了。这段宣言可用于佐证十月革命
A.助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B.增进了俄国国内民族的团结
C.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D.促成了东方国家的宗教宽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
A.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B.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C.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对象D.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2020-11-13更新 | 5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共产党宣言》写道:“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A.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变革B.暴力斗争是革命的唯一途径
C.科学社会主义由此诞生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函需改善
4 .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社会公仆”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由此可知,巴黎公社所确立的“社会公仆”原则
A.建立在打碎旧有国家机器基础上B.发展了若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C.有助于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的实施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
6 . 下表呈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刊物上先后出现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业无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B.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增强
C.经济发展取决于工人的劳动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7 . 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020-06-22更新 | 8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俄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通过了《和平法令》
2020-05-26更新 | 739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1881一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法案,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这反映了
A.法国共和制度为教育改革扫清障碍B.法国政府完成了巴黎公社未竟事业
C.工业革命提出教育改革的要求D.理性主义成为两者共同的指导思想
2020-05-17更新 | 3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博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

——摘编自《世界简史》

材料三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