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点可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空想到科学”指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巴黎公社的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十月革命的胜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莫尔(1478-1535)和康帕内拉(1568—1639),分别在其著作《乌托邦》和《太阳城》中,于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教育问题。康帕内拉在书中认为现存社会是一个罪恶的世界,因为它鄙视工匠,尊崇那些游手好闲、役使大批奴仆过腐化生活的人。在莫尔设想的乌托邦中,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应该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与开拓。康帕内拉还批判有闲阶级妇女无所事事而导致容貌衰老、肌肉松弛,不得不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莫尔还主张,儿童从小学农,部分在学校接受理论,部分到城市附近农庄做实习旅行……每当有体力劳动的机会,就从事实际操作

——摘编自朱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提倡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4年中宣部指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提出体力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与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文革时期劳动的作用被盲目夸大,劳动教育被误读,甚至出现了唯劳动是教学、读书无用唯劳动的极端倾向。

——摘编自郑程月、王帅《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教育思想所体现的理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两段材料,谈一谈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教育思想给今天的劳动教育所留下的经验和启示。
2021-01-0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二: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俄国的十月革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要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2019-03-11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即“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呢”时说:“不能……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及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不同。其理由是什么?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2018-09-2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2 在巴黎市政广场举行的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3
请回答:
(1)1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图2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如此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的人物是谁?请你指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这一成功实践的国际影响。
2018-01-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