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西里西亚纺织业重镇——彼得尔斯瓦尼达渥的职工们在企业主的住宅下唱革命歌曲,遭到军警毒打和逮捕。次日,愤怒的工人起来战斗。
②俾斯麦说:“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要凭铁和血。”
③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获取“阳光下的地盘”。
④“应该规定,凡(德意志民族)俗世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A.②①④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①②③
2024-01-1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2 . 1917年年初,列宁在马克思所著的《法兰西内战》中“公社正是这种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的论断旁批注道:“公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同年7~9月,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影响了十月革命的道路选择B.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与列宁的影响深远
C.列宁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发展D.俄国苏维埃建设借鉴了巴黎公社经验
2023-05-10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第一国际实际活动的1864—1872年,它曾在欧洲、美洲、非洲等18个国家建立支部,发展会员约40万人,成为当时世界强大的政治力量,被称为世界“第七强国”。这说明第一国际(     
A.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对比B.使各国工人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C.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影响力D.推动国际秩序实现了平等公正
4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说明列宁主张(     
A.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B.寻求与临时政府的和解
C.加强党员政治形势教育D.争取群众支持夺取政权
2023-01-14更新 | 44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出现的五个中心城市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以“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题,任意选择其中的三处城市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4-19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不平等的原因平等观
卢梭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官职的设置,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都是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马克思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分化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与阶级。
李大钊传统伦理纲常是不平等的社会原因,经济不平等是终极原因。接受进化论、唯物史观思想,主张实行公平分配。
在经济平等基础上追求人格平等。批判传统伦理纲常,主张男女平等,延续传统文化人格理想模式下的平等观。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洁《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1-05-03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