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0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 .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3 . 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 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23-10-21更新 | 346次组卷 | 17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知识串讲
4 . 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宣布后,《中部日本新闻》在头版上发表评论说,“这种做法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变化自如的快攻和削球同样出色”,这是一次“夺目的外交快攻”。由此可知,这次“外交快攻”(     
A.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B.反映了中国外交的高度灵活性
C.消除了中美两国建交的障碍D.表明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
2023-10-19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创新班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发起成立亚投行、新开发银行;致力于深化金砖国家合作,打造广泛的“金砖+”平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与国际发展法律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启动“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等。这表明我国(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B.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主导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出发点
6 .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7 . 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     
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地提出求同存异思想,并对求同存异思想做出了较为深刻的阐释。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可以理解为:既不盲目的附和他人的意见,能提出不同的意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兼容不同的意见,不要求他人与自己简单的同一或一致。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湖源》

材料二   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开宗明义地郑重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未同存异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周恩来将这一历经锤炼、臻于炉火纯青地步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协商艺木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上,提出了“求同而不立异”“求同而存异”的警示名言,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朋友们甚至对手们的敬佩。

——孙信、寺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看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办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化“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1)结合材料一,解释孔子“求同存异”思想的主要内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起到的作用。
(2)运用“求同存异”原则,概括指出我国在祖国统一及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问题上采取的模式,并说明这两种模式是如何体现求同存异原则的。
2023-07-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周恩来在《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我们进行着和平的劳动,我们要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和平的世界。”为此,我国(     
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着力寻求同西方欧美国家建交
C.努力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D.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某次国际会议的最后一天,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走近周恩来诚恳地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与你相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要能恢复和平。”该会议中(     
A.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政治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