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种“掺沙子”(     
A.瓦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原社会结构B.不利于当地社会秩序和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周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有利于扩大周王朝的边疆管理区域
2 .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周疆域图;图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图三:古罗马的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罗马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背景及其意义。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
2020-11-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由此可知分封制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产生不同“梦想”的共同因素。
2014-12-05更新 | 3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欲使人口繁盛、家世绵长,必须“使子弟佳”,从而徼福避祸。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形诸文字,便形成了一笔丰厚的“家训”遗产。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家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2019-10-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诸侯又享有哪些权利?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019-09-0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

——陈朝壁《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8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2017-10-02更新 | 24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2016-11-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