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及其与周王室的关系(见下表)

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地理位置
同姓今山西
同姓今河南北部
同姓今山东南部
功臣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
同姓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周朝……受封的姬姓王孙公子和姻亲贵族以中央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为后盾,走上新开拓的广袤土地,代表周天子直接统治其他民族地区,并履行其“以藩屏周”的使命。周初的分封,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中原地区原有的氏族部落壁垒,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自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021-10-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3)材料三中, 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式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其他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祖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请列出这种制度所形成的等级结构,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2021-10-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战国前,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庖丁、匠石、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只是通称。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说明,战国前
A.姓氏文化非常发达B.姓氏可以区别贵贱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6 .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周人之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王国维

材料三   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财产与权力继承问题,而实行了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以及有何作用?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
8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直接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一个小的自治社会当中的,也就是小共同体当中。在这些小共同体中,各地诸侯大夫的权力是世袭的,不是上面的天子或者国君赐予的,因此也不能被他们剥夺。统治者的经济来源是自己领地的收入,而不是上一级给的工资。……小共同体和大共同体的区别,或者说周秦之变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组织形式变了,国家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材料二   (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就是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托,中国自汉代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比较重视民族工作,把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作为维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主要方略。

稳定边疆可谓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边疆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包括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

——据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变”的主要含义。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简要说明秦朝“国家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赵天麟奏议中认为行省制形成“审力之形”的核心观点,并概括元代行省制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边疆是国内与国际的联络带,是国内安全稳定的防护栏,司马迁曾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请以清朝为例,分别概述中央政府在“东南”和“西北”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
②习近平说:“治国必治边”。写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而确立的重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扼要说明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2021-05-05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2021-09-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