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礼记•曲礼》中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此言论旨在强调
A.仁德观念具有深入人心的道德渗透力
B.教育训导和百官立威是形成礼的条件
C.人人都应遵守符合身份和地位的规范
D.政治强制是实现礼乐规范的有力保障
2 . 两位学者发表对“秦国统一天下,但享国十五年即亡”的看法。萧瑀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对萧、柳两人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过于暴虐无道而导致速亡
B.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废除封建体制而导致速亡
C.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郡县,而柳未否定秦行郡县
D.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分封,柳则肯定秦实行分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袱姑。后武则天从之,由此可见影响武则天决策的因素是
A.儒家文化的影响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
C.宗法思想的影响D.封建伦理的强化
4 . 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气象因素无法影响民族国家形成
C.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
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
2018-09-03更新 | 555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018-06-09更新 | 13273次组卷 | 14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331次组卷 | 14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仪礼》记载:“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悌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这反映了当时
A.贵族家庭的文化生活B.普通百姓的家规门风
C.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D.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8 . 注重时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2003年人教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都是按照历史时序进行编排。

从表1到表2,时序阶段划分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处明显不同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2017-1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岳麓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人。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017-11-17更新 | 492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