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历朝历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才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乱世中,礼崩乐坏,风云激荡,社会缺乏严苛的等级限制,从而使人才的迅速涌现、扶摇直上成为可能;同时各国相争的复杂局势使得对于人才招揽和”独占”的需求较一国统治之时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客卿制度逐渐形成,识人文化逐渐兴起,并在各国变法改革、私学兴起等动力的推动下迅速走向繁荣。客卿制度是荟萃、善待人才的缩影,其中折射出的识人文化是当时的盛行之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续婧仪《春秋战国客卿制度与识人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识人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求贤诏(含策问)统计表(部分)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两千石、两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上策诏诸儒:制曰:盖闻上古至治……予大夫习焉。其悉意正议,详具其对,著之於篇,朕将亲览焉,靡有所隐。是年,董仲舒是贤良对策的第一名。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武帝时期“求贤诏”的特点。
2021-04-27更新 | 37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020-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中国政治制度史》)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27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如何实现“富民”的目标呢?管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因为“粟者,王者之本事,人主之大务也”。同时他十分重视工商业,他说:“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 “山海”就是铁和盐。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故散之以时,则准平,以平衡粮价。管仲主张:治理国家,要 “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他认为.“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管仲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并指出: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因此,提倡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
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
齐国地处海边,渔业和煮盐业一贯兴旺,管仲规定,鱼盐能够自由出口,关口只挂号而不予交悦.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施单一税制;对前来齐国经商的商人,他更是大开国门,更是专门建立款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每三十里有一处。
——根据百度百科《管仲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管仲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评价管仲的经济思想。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卷
7 .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归纳材料中哪些人在实施这一制度中收益?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认为元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4)民族地区管理有其特殊性,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从社会发展的大局角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1-21更新 | 10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转型。回答下列问题。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1)与西周相比,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作用。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英国政治制度史》

(2)从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清晰;归纳准确完整)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1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6-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