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这个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2021-09-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地说,西周君王直接统治区为王畿,王畿之外为外服,外服诸侯分为侯、甸、男、采、卫。不管王畿内负责地方政务的机构,还是外服诸侯所设置的官制都应属于西周的地方政府。二者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吏都是以分封而获得职位的,以此拱卫周王室。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カ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现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4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邮、邮,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1-01-2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5 .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大(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太)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优势,分析材料三中秦朝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
(3)评价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1-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四则材料各反映的中国古代相关的制度名称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综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你对古代中国地方建制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祖继别者,各自为宗。

——(汉)班固《白虎通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并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及所学,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
2021-01-06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中国史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城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材料二   孟子记载,孟子与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问答。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抓起来。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那舜又该怎么办呢,舜应当毫不顾惜的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三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村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概括西周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说明清末新政时地方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7-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相同点。
2021-06-2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