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2 .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归纳材料中哪些人在实施这一制度中收益?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认为元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4)民族地区管理有其特殊性,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从社会发展的大局角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1-21更新 | 10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 归纳并评价依据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2016-12-12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惠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娃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战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由,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囊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而推行郡具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学一席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遗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2023-11-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分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中央管理地方的主要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认为,天的最主要权威在于天命予夺,而天命予夺的标准是统治者是否有“德”。有“德”,天命就可永保政权存续;无“德”,则天命不保。在周公看来,保民即为有德,保民也即敬天,“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父民,汝丕远唯商老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商纣王由于不勤于政事,对老百姓残暴,沉湎于酒色,没有什么德政可以让天知道,因此,天就不再保佑他,殷人就失去了政权。总之,“德”与“天”信仰的结合是西周宗教的突出特征。新的天命思想的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周人在更大范围取得了天下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是周人要确立自己政权的合法依据使然。

材料二   在社会生活治理上,西周统治者特别注重礼对社会成员言行规范的作用。除了礼治外,西周统治者也注意用刑,并且在用刑上坚持“慎罚”原则,只不过刑所调整的行为对象不是贵族而是平民和佃农。西周统治者的社会治理思想表明,他们在谋求政权的稳固,为此,需要把“统治集团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不能过分地搜刮和压榨,更不能凭借武力肆意地屠戮和镇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默海《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人的宗教意识观念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统治者在社会治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礼乐制度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的治国思想文化对我们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形成了什么样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
2022-10-2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诰命,其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治理)民”。周人选伊洛地区营建新都,此地便于各地诸侯贡赋,也方便王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在西周,父既是宗君又是尊长,君臣之义等于父子。通过各种礼的举行,周人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得到确立和维护。乐通常配礼而行,其作用在于协调上下、体现和谐。周人认为,商灭夏、周灭商,都不过是“惟恭行天之罚”。周之所以受命,是丈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因为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

——摘编自《西周的核心政治理念统治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早期国家的跨区域治理难题》

材料二     楚汉战争中 ,刘邦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对于西汉中央来说,这是个严重威胁。刘邦消灭这些异姓王后,又将自己一些年幼子侄分别封为王,称为同姓王。汉武帝统治50余年,在继承汉初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重要改革,如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摘编 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西汉在治国模式上的明显不同,并以具体史实说明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

——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2-06-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锋于曾,封叔武于成,封权处手霍。”

——司马迁 《管蔡世家》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条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