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西周初年进行了分封,分封制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西周的政权,下列不属于分封的对象的是
A.王族
B.功臣
C.古代帝王的后代
D.诸侯的妻子
2018-0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谈及中国古代政制,有学者形容它“譬犹从一大树种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他旨在说明(   )
A.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B.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D.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
7 .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2016-12-13更新 | 237次组卷 | 28卷引用:贵州省剑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9 .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的地位比县高
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