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4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6届湖北黄冈高三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先后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罐、陶纺轮、铜戈、铜壶及刀币等大量文物。一些文物上刻有“燕侯载”“燕王职”“左征(燕国内府官署名)”等文字。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当时
①地方管理体制 ②本地农业生产
③社会生活状况 ④工、商业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 . 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国宝级文物何尊,其铭文讲述了周武王灭商后准备“宅兹中国”的计划。铭文中的“中国”最有可能是指
A.天下的中心地区B.黄河中游地区
C.都城及王畿周围D.华夏族发源地
2021-07-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图为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的青铜盘,内盘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是周代微氏家族一名叫墙的史官作盘并记述,称为“史墙盘”;前段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关于史墙盘,以下正确的看法是

①增添了西周微氏家族的研究史料   ②可为西周制度研究提供文物证据
③奋六世之余烈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④铭文记载可与《诗经》相互印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4-1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
A.分封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
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2021-07-07更新 | 53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5年,山西侯马市出土了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记载的《侯马盟书》,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据统计,出土的文物有500件之多,其中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参盟人有152人之众,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这种现象

A.推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出现
B.体现了“重民轻天”观念开始产生
C.晋国分封制的瓦解
D.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
7 . 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决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会剩余劳动产品更加丰富
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8 . 考古发现,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甘肃、辽宁等地都有西周青铜器出土,且艺术风格与西周都城地区几乎一致。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2021-08-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考古发现,西周大多诸侯国的青铜器皿上出现了与周王铭文书写极为相似的文字形式,这不仅在黄河中下游诸侯国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吴、越等诸侯国也多有发现。这表明当时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D.工官制下对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发现的一处东周时期平民墓葬群,普遍出土了只有西周贵族才能享用的随葬仿铜礼器。这反映了东周时期
A.宗法分封制已瓦解
B.洛阳率先进行变革
C.礼乐秩序遭到冲击
D.贵族政治体制颠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