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请回答:
(1)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
2020-12-0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地区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从图一至图三,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怎样的演进趋势?
2020-01-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欲使人口繁盛、家世绵长,必须“使子弟佳”,从而徼福避祸。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形诸文字,便形成了一笔丰厚的“家训”遗产。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平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

——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家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
2019-10-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请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的“封建”指什么制度?“封建”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的义务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