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
(3)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
2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概括该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不同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3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在不断的斗争与妥协中逐步发展。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1) 材料一论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2) 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综合材料一和二,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材料三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 材料三中的丞相制最早创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三省之间运行程序?分散相权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皇明祖训》


(4)材料四中的我朝是指什么朝代?”事皆朝总之”造成皇帝事务繁忙,皇帝后来成立什么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综合材料三和四,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4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经济篇】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思想篇】

材料五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5)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至少写出2条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二:唐朝中央制度图


图三: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西周、唐朝、元朝哪种制度?上述三种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二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
(3)图二、图三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
2019-11-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实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分封制相比“郡县之制”的进步性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元朝设置行省的历史意义。
7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所采取的配套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以及元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其它措施。
(4)根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施行的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2018-12-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并指出其作用。

材料三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指出其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初年分封了哪几类人?
(2)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影响?
(3)□应该填上哪一个朝代名称?当时,西藏地区属于哪个机构管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规律。

10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主要观点。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