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材料三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摘编自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四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3)材料三、四中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的认识?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王国在其“联邦”范围内,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大抵都是对别的邦国的“承认”,满足于“臣属”就可以了....因其松散,没有监督制约的机制,也就成为后来商王国众叛亲离、“孤立而亡”的一个关键。 ....许宗彦先生即说:“武王克商封国七十有一,所可限于封土之制者唯此,而其封,取之所灭国与隙地。”且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有监临督察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但必须看到,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引自王家范《封建时代》

材料二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封君封臣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对“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远较殷商统治厉害的一手,属于周的创造。”作一历史解释,并分析“周的创造”带来怎样的积极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分封制相比,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显著不同。两者有什么共同的隐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商代统治者认为,上帝是商王的祖先,而商王则是上帝的嫡系子孙。这就使商王从血缘关系上找到了作为上帝合法代理人的依据,不仅上帝与祖先合而为一,而且上帝—祖先—商王也三位一体了。

史料二   周公告诫成王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他主张“裕民”,所谓“裕民”,就是宽以待民。宽以待民就要“明德慎罚”。

——以上均摘编自董英哲《从神本主义到民本主义》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商相比西周的治国思想有何新变化?
2022-10-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二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思考: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2022-09-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谈一谈】

在商代,本族即所谓内服,臣服于自己的其他部落氏族即所谓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管理,在中央政权下设“百姓”从事基层性的管理事务;外服则分封原部落或氏族的首领,由其自行管理。如商代时在西方分封姬周,就是外服的分封之例。当时,商王室在本族内服的统治还较为严谨,但外服诸侯与中央的关系则十分松散。一般来说,外服官对于商王室,只承担缴纳贡赋、随王出征、祭奉商祖这几种义务,商王则有保护外服诸侯的责任。至于外服区域内的政治、行政与管理,商王不加干涉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谈谈商朝内服与外服之间的关系。
2022-08-30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一个小的自治社会当中的,也就是小共同体当中。在这些小共同体中,各地诸侯大夫的权力是世袭的,不是上面的天子或者国君赐予的,因此也不能被他们剥夺。统治者的经济来源是自己领地的收入,而不是上一级给的工资。……小共同体和大共同体的区别,或者说周秦之变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组织形式变了,国家的汲取能力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材料二   (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就是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托,中国自汉代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比较重视民族工作,……稳定边疆可谓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加强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边疆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边疆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包括各领域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

——据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变”的主要含义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省制的核心观点,并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制度,并概括其意义。
2022-08-0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7 . 阅读村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摘编自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

——摘编自【唐】柳宗元《封建论》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形成“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的制度名称及第一位“诸侯之君”,概述这一制度下国家治理的新特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柳宗元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唐代地方治理的基本层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

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个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例子,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
9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元朝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四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10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春秋初期,楚、秦、晋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其长官可以世袭。战国时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全面推行郡县制,此时的郡县长官均不能世袭。秦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管辖若干县。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下置郡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军事;又置监察史,掌管监察,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掌管全县事务,受郡守节制。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12更新 | 639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