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如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二中历史价值较高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简要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1-11-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4 .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如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二中历史价值较高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5 . 政治制度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东、西方世界都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记》载:“(周武王)勿忘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为蔡……”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比,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政治则被称为民主政治,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能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但也不能夸大这种民主,因为对广大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根本遥不可及。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结合材料及所学,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2021-09-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以“家书”或“令”的形式为主,世家大族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内容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唐《柳氏家规》是家训史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家法。宋《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德,“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同时还有宣扬勤道、诚实等商德准则的,比如清代官商胡雪岩的“五字商训”。此外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记录手工艺和科技的家训。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等

材料二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以其严格的家风著称。在他写给家人的115份家书中,谢觉哉常教育子女:“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也希望你们这样,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你们的培养。”建国初,儿女们得知父亲做了“大官”,希望得到一些“照顾”,到城里工作。谢觉哉写信告诫说服子女们,在农村老家搞好生产生活,安分守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谢老的家书,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红色家风”

——摘编自郝建良《做官就要做“焦官”——从<谢觉哉家书>看家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色家风”的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设家训家风的社会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材料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
2014-01-20更新 | 10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浠水县三校高三9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开国议政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略的因素如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影响如何?
(2)图2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图1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分析图3所示制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相比之前其他选官制度有何进步?假如你是宋初的决策者,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2021-11-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同时有所不同,有学者说汉初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并据此分析郡县制的特点。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权限及其影响。
2021-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代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召公奭shi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胡公满者,虞帝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史记》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四   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据此新中国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