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成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依据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天子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2 .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同时有所不同,有学者说汉初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2019-09-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记述了什么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个制度?其特点是什么?
2019-0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5 .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汉建立不久,异性王被一一铲除,通行弟子被分封到各地,与此同时全国还要约15个郡的土地归中央直接管理。郡国并行制成为汉初基本政治制度,然而到文景时期,同姓王势力坐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景帝武帝等采取以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诸侯王开展了一系列斗争。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6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个制度?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哪个制度,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7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推行这一制度意义何在?

2018-10-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肆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它妻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摘自《历史》

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和晚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间关系如何?

2018-10-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

(2)说出材料二中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回答此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三省各自职能;三省六部作用

2017-10-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一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新建祠堂不少(见图二)。
材料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礼记·丧服四制》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宗祠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宗法制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