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材料二 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置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章程、条例等规章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由省起至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一村政处一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一区一县一段一编村一闾一邻一居民(另加村范委员),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

——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

2018-11-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 1855年文官改革命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汉建立不久,异性王被一一铲除,通行弟子被分封到各地,与此同时全国还要约15个郡的土地归中央直接管理。郡国并行制成为汉初基本政治制度,然而到文景时期,同姓王势力坐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景帝武帝等采取以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同诸侯王开展了一系列斗争。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认为,天的最主要权威在于天命予夺,而天命予夺的标准是统治者是否有“德”。有“德”,天命就可永保政权存续;无“德”,则天命不保。在周公看来,保民即为有德,保民也即敬天,“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父民,汝丕远唯商老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商纣王由于不勤于政事,对老百姓残暴,沉湎于酒色,没有什么德政可以让天知道,因此,天就不再保佑他,殷人就失去了政权。总之,“德”与“天”信仰的结合是西周宗教的突出特征。新的天命思想的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周人在更大范围取得了天下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是周人要确立自己政权的合法依据使然。

材料二   在社会生活治理上,西周统治者特别注重礼对社会成员言行规范的作用。除了礼治外,西周统治者也注意用刑,并且在用刑上坚持“慎罚”原则,只不过刑所调整的行为对象不是贵族而是平民和佃农。西周统治者的社会治理思想表明,他们在谋求政权的稳固,为此,需要把“统治集团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不能过分地搜刮和压榨,更不能凭借武力肆意地屠戮和镇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李默海《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人的宗教意识观念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统治者在社会治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礼乐制度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的治国思想文化对我们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
2017-11-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大约分元前8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最大的政治单位,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大陆上的雅典、底比斯、麦加拉,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科林斯,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岛屿的萨莫斯等。斯巴达的面积有3000平方英里,雅典有1060平方英里,它们是最大的城邦,其他平均不足1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斯巴达人口约为400000,近似多数邻国人口的三倍。

材料二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将陆地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材料三……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经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经过10多年的奋斗,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有利于古希腊民主制的发展?

(3)古希腊各城邦与中国各诸侯国有何不同?

2017-11-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材料二   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守土、勤王、纳贡、述职等义务,但纳贡的时间、内容、数量以及述职等并没有制度性的规定,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可以设置臣僚、拥有军队。从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士,都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解决接班人和土地的再分配问题,用血缘关系解决继承问题,从而形成了贵族政治,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天子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宗,诸侯是他所在国的大宗。分封制实质上是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既讲究等级、尊卑,又不乏和谐、亲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摘编自《郡县制的来历与内乡县的历史沿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之处。
(3)综上所述,分析秦汉以来中国能长期保持大一统的主要原因。
2022-01-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9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二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代的什么制度?“一切政府法令”由哪一部门安排执行?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从材料三看,行省有什么特点?行省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重点学校高一上期期中四校联考历史试卷
10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材料1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