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和秦朝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地方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与秦朝的地方制度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社会形势,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019-10-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拥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曾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19-09-0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 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下之变局”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秦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趋势。
2018-1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西周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3)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4)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二   **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18-09-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8-10-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8 .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   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皇帝的奴仆而不是你们(指议员)的奴仆!”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在地方上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统一后所建立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2017-1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日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五(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4)据材料五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2017-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