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针对材料一图1时期制度的弊端,图2时期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是哪制度?图二是哪制度?后者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1-1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 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现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 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围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饰之一是裤,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受少敏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制得以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占代服饰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3)材料三中, 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从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交通战略要道上的分封国为: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在商人兴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建立燕国;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

材料四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以及分封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后世为何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做法“盛赞不已”。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式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长子、嫡长孙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其他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祖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请列出这种制度所形成的等级结构,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2021-10-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
(3)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创造了与各部族均无血缘关系的“天”,并赋予“天”这一至上神伦理道德特征。周王以“明德”的方式承天命,祭天是周王的特权。周王根据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亲疏进行分封,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建立异姓宗盟与宗法秩序。周王在封土授民时,也把“明德”这一宗法伦理观念分给请侯。杨向奎先生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代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诗经》曰:“有孝有德……四方为则。”侯外庐先生明确指出:“周人才把德孝并称,德以对天,孝以对祖。”

——摘编自巴新生《西周“有孝有德”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材料二 在两汉历史文献中,有密集的关于家族“祠堂”的记录。如《东观汉记》载:“(邓晨)与上(刘秀)起兵,新野吏乃烧晨先祖祠堂,汗池室宅,焚其家墓。”益州太守文齐稳定地方有功,刘秀即位,“封成义侯”,然而途中去世。“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益州太守张翁“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二百余人,费牛羊送丧”,直抵张翁家乡安汉,“起坟祭把”。这一情形得到汉王朝执政集团的表扬,“诏书嘉美,为立祠堂”。

——摘编自玉子今《汉代“祠堂”的宗法权成与文化位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祠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都具有深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唐代政府机构示意图(如图)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

材料四   中国古代史曾经发生过多次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挑战,“七国之乱”、“安史之乱”,直到唐末,藩镇割据,唐政权也因此土崩瓦解,之后中国的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直到北宋赵匡胤进行制度革新之后才有了新的气向,宋之后,中国出现了元明清六百多年的统一局面。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五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查士丁尼及廷臣

材料六   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提示:分析材料)
(2)根据材料二,说明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曾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综合材料三和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下的基本矛盾及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4)材料五图所示人物对法制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有什么重大意义?
(5)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指的是什么,并举一例说明。
2021-10-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种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