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上”指哪位皇帝?主父偃建议怎么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摘抄材料回答。
(4)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
2016-11-27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下列哪一时代特征的归纳?
A.西周B.东周C.西汉D.隋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4 .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的大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尹湾六号汉墓一号木牍正面:(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
──《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归纳材料中哪些人在实施这一制度中收益?
(2)指出材料二中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体制。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3)材料三认为元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4)民族地区管理有其特殊性,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从社会发展的大局角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1-21更新 | 10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转型。回答下列问题。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1)与西周相比,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作用。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英国政治制度史》

(2)从英国议会与内阁关系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清晰;归纳准确完整)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 归纳并评价依据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2016-12-12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惠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封建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资源。……其结果是,诸侯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释。
(2)归纳材料二的基本观点。
(3)材料三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如何评价?
(4)上述材料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娃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战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由,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囊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而推行郡具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学一席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遗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2023-11-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诸侯有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02-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一—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巨型国家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制度的完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是促使唐朝走向强盛具有重要作用。唐朝崛起于东亚,制度的健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摘编自李鸿宾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三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1940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民族国家理念。1949101日,随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从文本走向现实。

——摘编自石培玲《抗战时期的现代国家观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