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至春秋时期,家臣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异姓家臣的任用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家臣的选任逐渐突出贤能的重要性,家臣的职能由管理卿大夫家事扩展到执掌国家政权,家臣权力上升且家臣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家臣制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宗法制的发展完善D.社会阶层固化趋势逐步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殷代后期,商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天帝联系起来,出现了君王由人间走向天上的趋势。对此,郭沫若指出:“帝的称号在殷代末年已由天帝兼摄到人王。”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政治趋向淡化B.王权神化意识强烈
C.等级秩序逐步形成D.商王实现高度集权
3 . 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渐减少,对没有感情色彩、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化体现了(     
A.周代政治神权色彩的消除B.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
C.周人宗族血缘观念的消失D.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
2023-0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如图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B.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C.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D.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而《诗经·大雅·文王》记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即商朝的遗民亦可参与周朝的祭祖。祭祀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A.神权王权进一步的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强化了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前后相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除了极少数是记事刻辞之外,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大量的卜辞材料所表现的思想,乃是神灵为历史的主宰,神意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甲骨卜辞与青铜铭文记载内容的不同,表明(     
A.天命神学在西周遭到普遍怀疑B.中国古代人神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C.西周时期民本思想已经产生D.西周时期礼乐等级秩序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命”是“恒常”“不易”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德”“慎罚”。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
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
2022-06-27更新 | 249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野人合二为一,逐渐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这一变化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源于分封宗法制度的瓦解
C.促进国家形态转变D.奠定专制集权的阶级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