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至春秋时期,家臣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异姓家臣的任用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家臣的选任逐渐突出贤能的重要性,家臣的职能由管理卿大夫家事扩展到执掌国家政权,家臣权力上升且家臣身份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家臣制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宗法制的发展完善D.社会阶层固化趋势逐步增强
2 . 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表明(  )
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D.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3 . 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再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系列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政治模式形成的趋势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D.从分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2017-04-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嫡长子权力日益衰落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观察下图

图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诸侯有何义务?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的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殷代后期,商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天帝联系起来,出现了君王由人间走向天上的趋势。对此,郭沫若指出:“帝的称号在殷代末年已由天帝兼摄到人王。”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政治趋向淡化B.王权神化意识强烈
C.等级秩序逐步形成D.商王实现高度集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8 .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灭掉蜀国之后,贬蜀王子弟为侯,让其享有“食租税”的权力。同时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世袭特权被摧毁B.封国获得了独立行政权
C.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D.郡国并行制度初具模型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08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3)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020-01-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职教中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