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这表明汉初(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朝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在全国普遍推行行省制度B.多管齐下强化了君主专制
C.一定程度上沿袭分封制度D.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2022-06-30更新 | 16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隋文帝认为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太多,代之以分科取士的新办法。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这客观上(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促使特权垄断出现D.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
2021-10-14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5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户部尚书度支郎中、员外郎在管理全国租赋、物产以及水陆收入时,“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这反映出,唐代
A.地方财政权集于皇帝手中B.朝廷注意削弱地方的实力
C.重视加强三省人员的合作D.宰相之间的制衡关系明显
6 .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82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朝廷对于地方状况的了解,除基层报至主管部门有据可查的账籍及印历外,不少是自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的巡行见闻中得来的,百姓中的传言、谣谚是经常被搜集的对象。宋代这一做法
A.增强了监察机关的权威性B.推动了地方权力的相互制衡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8 . 北宋真宗时期的名臣寇准,被贬为道州司马时,未有官舍,“百姓闻之”,主动替他建造房屋。但地方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将寇准贬往雷州赴任。这表明
A.地方官员开始参与决策B.地方监管存在着过激倾向
C.中央政府忽视地方民意D.道州官员与寇准矛盾较深
9 . 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存在必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对有才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秦汉之际这些问题的解决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B.有利于加强相权以抗衡皇权
C.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D.强化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局面
2021-01-20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1月八省联考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加强
C.皇权走向空前强化
D.分封制到行省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