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代杨绾指出,士人们“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这反映当时
A.习文重视声韵推敲和文句雕琢B.士族政治阻碍了阶层流动
C.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D.求学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2 . 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
A.“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
B.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
C.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
D.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
3 .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士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的相关措施,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刑制改革逐步推进。文帝下诏:《“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定律改劓刑(割鼻子)为笞三百,改斩左止刑(砍左脚)为笞五百。景帝曰:“治狱者务先宽。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遂先后两次下诏减笞法,笞刑最重一等原为五百,最终减至两百;又定《棰令》,棰(笞刑刑具)长五尺,竹也,平其节,当笞得笞臀。自是,笞者得全。时人评价:(“ 文景)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刑罚大省。”汉后,多数朝代不再采用肉刑。
——摘编自《汉书·刑法志》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景刑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地位。
2016-04-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