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给学术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1956年“滇王之印"(图1).2020年“滇国相印”(图2)的发现与古滇国的重现.就是典型的案例。它们可以证明西汉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这说明
A.汉代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
B.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
C.汉代西南边疆历史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四川成为汉朝的一部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2-05-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3 .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
2021-09-25更新 | 364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11-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结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的观点对明清时期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2019-1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关于科举制创立的几段历史叙述,由此可知
依据历史叙述
韩国磐《关于科举制度创置的两点小考》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房玄龄本传记载玄龄18岁“举进士”,并参照房玄龄基碑的记载,推断“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时,房玄龄被举为进士。"因此,进士科应该是在开皇十五或十六年(595或596年)时已经出现
毛礼锐等的《中国古代教育史》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这便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3编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当即进士科……这是科举(主要是进士科)制度的开始。
何忠礼《科举制起源期辨析》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书,“正式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他的结论是:“从南北朝后期起,科举制已逐步萌芽,正式形成制度,应该是在李唐。”

A.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已经创立
B.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进士科
C.科举制度的形成是渐进的过程
D.史学无法考证科举制的创立

8 .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宋史》中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汉”对“秦”制以及“宋”对“唐”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汉高祖建汉后,吸取了秦朝灭亡的什么教训?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所体现的汉代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3)请回答:明太祖朱元璋从秦朝灭亡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你同意材料中明太祖的看法吗?请进行简要分析。

9 . 《元史》记载,元成宗大德七年,御史台官员上奏“行省官久任,与所隶编氓联姻,害政。”对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B.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元大都周边地区由中书省直辖D.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废除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汉、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