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0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 . 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材料所指的是(     
A.秦朝郡县制度B.汉朝刺史制度C.辽朝南北面官制D.元朝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后,刺史制度成为汉代一项正式的制度。终其两汉,中央不断改刺史为州牧,罢州牧复置刺史,或呈现刺史、州牧并存的局面,直至东汉灭亡。刺史制度的变化(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表明汉代王国问题并未解决
C.反映出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D.说明汉代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5 . 在宋代,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这种官本位(以官员身份为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科举制的发展B.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官员数量众多D.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2023-02-20更新 | 51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建立后,设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来直接管辖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宣政院名义上的领袖是作为帝师的宗教领袖,实权则由院使掌握。宣政院下设朵甘思(西康)宣慰司、朵思麻宣慰司(在青海,又称为吐蕃宣慰司)和乌思藏宣慰司。这表明,元朝时(     
A.民族歧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B.青藏高原归属中央王朝管辖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皇权对宗教神权依附性较强
7 . 西汉时期,尚书仅是九卿少府的属官,“掌通章奏而已”,地位较低。东汉建立后,尚书演变为尚书台,三公和大将军只有经过皇帝恩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方可参与中枢决策,否则也只能“备员而已”。这表明汉代(     
A.中枢机构发生异化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行政体制分权成熟D.宰相地位日趋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唐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这一历史现象(     
A.利于减少统治者决策失误B.扩大了谏官的权力
C.使中央决策日趋透明开放D.分化了宰相的权力
2023-02-1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     
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稍具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搜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名公臣卿皆由此选"。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一

材料二   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学习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