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2024-03-19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钱穆认为,宋代以前“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他只纠绳皇帝”。到宋代则实行“台谏合一”制度,“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     
A.加强了皇帝权力B.加强了宰相权力C.削弱了监察制度D.造成了冗官现象
3 . 下图是汉代郡国守相(郡守和国相)中军功受益阶层的占有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朝(     
A.统治政策调整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现了大一统D.政府推行重文轻武
4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10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马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虽然自隋唐以来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而隋唐时的科举从根本上讲还多多少少的带有荐举制的性质。“唐世科举之柄、额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北宋时期,出生寒族的士人多无权贵牵引,强烈反对荐举制,要求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太祖乾德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真宗时期,“礼部贡院封印卷首,自此始”,“于内阁糊名考校,分为六等,别录本,去其娃名”。陈彭年等人奉命制定“景德条制”,誉录法和糊名法以科举条例的形式制度化。殿试也在唐早已有之,成为常例制度也是在北宋。开宝六年,太祖亲审知贡举官李昉取舍非当案,这是皇帝亲自处理的第一个科举案,从此殿试作为科举最高考试程序确立下来,并且为明清沿用。

——摘编自路任翰《北宋科举条制考》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3-07-09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朝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在全国普遍推行行省制度B.多管齐下强化了君主专制
C.一定程度上沿袭分封制度D.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     
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
2023-03-03更新 | 941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说:“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争于学”。梁启超所说的“此法”(     
A.正式形成于隋文帝时期B.唐朝时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D.明清分初考、再考与通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即位早期由贵族做丞相的惯例。之后,汉武帝又让贤良之士“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凸显B.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C.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趋势D.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     
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