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中国古代某帝王诏令地方官“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还引孝入学,把《孝经》当作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圣经宝典。为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氛围,该帝王确定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初,经常在政事堂举行宰相议事会,但也常常出现“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云不决”或中书、门下两省官员“阿旨顺情,唯唯苟过”的现象。这说明(     
A.政令执行通道不畅B.宰相才干严重不足
C.集中议事不得人心D.机构之间协调欠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41年,罗马取得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夺取了地中海第一大岛西西里。为了弥补战争的巨大开销,罗马在西西里设立了第一个行省,并派驻总督进行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因为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在行省中握有绝对的权力,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提供了便利条件。罗马对行省课征赋税,通常实行包税制。包税人按照合同预付税额,然后对行省居民加捐加税,甚至进行公开的敲诈勒索。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2607月,忽必烈在燕京(今北京)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行省逐渐成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府机构。据《元史》记载,行省权力较大,“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通过监察机构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元朝统治者对行省实行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

——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行省制和元朝行省制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2-08-15更新 | 2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经过一番改革,国力强盛。一方面,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较前代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地方豪强势力以强凌弱、武断乡曲的现象十分常见,郡国吏治日趋腐败怠惰。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这六条详细规定了刺史监察的范围……刺史由丞相派属员分任,秩六百石,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权重”。十三部刺史的设立,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王宇星、卜宪群《西汉刺史制度是一大创举》等

材料二:元朝时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等法规。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设立刺史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监察体制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在府州之上增加路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各路设转运使司主管财赋与漕运钱谷,设提点刑狱使司负责刑狱及保甲、军器、河渠等事务,设提举常平司掌管主管民政庶务救灾赈恤,设置安抚使司负责军事。路一级各司互不统属,各自对中央机构负责。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实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州的行政长官称知州,并在州府设置通判制约知州。州官的任用实行避亲避籍制度,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三年为一任期。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派遣各路转运使把本路各州的税粮、金帛等如数上交中央财政。同年,宋太祖采取措施解除藩镇军权,把地方精兵集中到京师充当禁军。宋代地方制度建设,削弱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有利于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地方政府权力制衡机制研究》

材料二 元朝时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34次组卷 | 59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地方权力
C.改善自然环境D.完善选官制度
2022-07-12更新 | 384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2022年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     
A.使决策机制逐渐专业化B.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
C.致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