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曾发生太子叛乱,司直田仁不闭城门,致太子得出。丞相刘屈氂欲斩田仁,御史大夫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田仁。这表明汉代的御史大夫
A.依典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B.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执法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载,公元前143年,西汉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6年时间过去了,各地并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个都不举。这说明
A.西汉前期人才匮乏B.贵族政治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C.儒学独尊尚待时日D.豪强世族控制着选拔用人权
2022·重庆·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初期,西汉统治者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地郡、陇西郡,以郡县制管辖西北边疆地区。除了设置专门郡县进行治理之外,统治者还采取封赏制,封赏有功之人和归义游牧民族人员。这些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B.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官学与私学。唐代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这种现象折射了
A.科举制度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
C.文化氛围的宽松D.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末年,选官大致是以举荐为主的阶段;往后直至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宋代,则以自由投考为主。据此可知
A.察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B.考试程序日益严密
C.科举制提升了选官标准D.选官方式趋向客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据此可推知
封诸王之子封功臣封外戚
高帝3137
文帝14103
景帝7184
武帝178759
昭帝1186
宣帝631120
元帝48120
成帝43510
哀帝913
平帝2722
A.分封制是西汉立国之本B.汉初异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C.西汉后期政治趋于腐败D.武帝时诸侯势力进一步壮大
2022-05-21更新 | 54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朱克敬的《瞑庵杂识》里面记载了清末一位吏所说的话:“来办事的人就像乘客,政府各部门就像车子,我们这些人就像是车把式,各部门当官的就像是骡子,我们用鞭子抽着他们往哪儿走就行了。”其坦率和自信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的僵化B.进步思潮的传播
C.等级秩序的失序D.地方宗族势力的发展
2022-05-21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是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宰相总人数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机构变化
唐肃宗1614翰林学士开始参政
唐代宗1210置内枢密使
唐德宗3533
唐宪宗2927翰林学士草诏权
A.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B.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
C.相权扩大威胁了皇权D.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代行省以下的路、府、州各级政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尹、知府外,还设达鲁花赤一名。达鲁花赤是蒙语,意为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代表中央驻扎地方。达鲁花赤的设立
A.完善了元朝的监察体系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削弱了门阀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光武帝一改西汉以外戚为中朝官员首领的惯例,大胆任用宦官担任内朝的高官。这一做法被东汉的多位君主借鉴。东汉皇帝调整中朝旨在
A.加强皇权以巩固统治B.消除外戚篡权的风险
C.提高宦官的政治地位D.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
2022-05-18更新 | 438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