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0 道试题
1 . 汉代郡县中之郡守、都尉、县令、县丞、县尉等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其余各级地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辟署,而唐代州县的各级官吏,上至刺史下至各曹参军等,均由吏部任免与调动,地方主要行政官员不再自行辟署。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需要
C.分化事权强化中央集权D.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2 . 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B.封建官僚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2023-09-18更新 | 555次组卷 | 2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1
3 . 汉朝的藩国官制比照中央,也设有诸侯国相。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但自景帝以后,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国相权力的演变体现了(     
A.中枢官制逐步完善B.藩王权力恶性膨胀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无为政策有效贯彻
2023-01-29更新 | 81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时期,汉武帝以察举制从民间拔擢人才,为皇帝出谋划策,让他们成为皇帝的智囊团。其举措的初衷在于(     
A.分散丞相的权力B.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C.减轻皇帝的负担D.完备中央职官设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关白”乃唐宋极具特色之弹劾环节,是指御史在禀奏大事之前须向御史台长官汇报,待其许可后再行弹劾。宰相李林甫之后唐朝一度废除“关白”,允许御史直接弹劾。“关白”的废除(     
A.使监察程序得以优化B.易造成监察权力滥用
C.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使司法权摆脱行政权
2023-01-01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汉初到汉武帝时,一些大商人每年的收入都相当于食邑千户的封君。一般的封君甚至还要向他们“低首仰给”。他们操纵着盐铁业的经营,囤积大量的粮食和货物。他们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     

A.推动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使汉武帝决心削弱相权
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产生D.是王国问题的经济基础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材料二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诸行省用及(超过)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明)宋濂、王祎《元史》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即《邦联条例》经各州批准后正式生效。条例的主要内容:美国是由13个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其他一切未明文授予合众国国会的权力。第九条特别规定:如果没有得到9个州的同意,合众国国会不得擅自行使从经济、金融、法律到军队建设等多方面的权力。独立战争结束后,北美人民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的改善。相反,在17831786年,美国出现经济萎缩,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捐税激增,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于是他们对现状非常不满,不断举行起义。在国外,美国不仅受到西欧国家的轻视,而且还受到敌视。鉴于此,经过汉密尔顿和其他宪法支持者的共同努力,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取代邦联条例。这部宪法不仅确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等宪法基本原则,还确立了联邦主义原则,从而使美国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邦联制发展到“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联邦制。

——摘编自周跃军《从邦联制到联邦制——评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美国邦联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国家结构形式变化对美国发展的意义。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
2022-12-18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属员,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10 . 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B.保障监察效果
C.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杜绝官场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