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7 道试题
1 . 《东原录》记载,宋太祖整修丹凤门,儒臣梁周翰献《丹凤门赋》。帝曰:“人家盖一个门楼,措大(五代时对读书人的蔑称)家又献言语。”即掷于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每次将帅出征,太祖必设宴劳之,初命翰林学士预坐。阁门使(礼仪官)曰:“陛下宴犒将帅,安用此辈?”遂罢之。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B.重文轻武的思想贯穿始终
C.统治策略经历明显转变D.武将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贞观八年,魏征对太宗的君职之问,引春秋时期砀中渔者谏晋文公之言,以“尊天事地”为君主之“名”所从来也。诸多典籍记载可见,唐代祭天礼仪演变的一个重点就是昊天上帝祭祀的逐步独尊现象的出现。这体现了唐代
A.君神关系的调整B.天人感应的实践
C.君主专制的强化D.三教合一的趋势
2022-04-15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旧唐书》卷一一九《崔植传》记载:植潜心经史,尤精《易象》。累历清要,为给事中(门下省),时称举职。时皇甫傅以宰相判度支,请减内外官俸禄,植封还敕书,极谏而止。这反映出
A.中枢内部的权力制约B.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C.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三省六部制的不断完善
2022-04-12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A.增强了宰相行政职权B.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
C.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D.推动了君权达到顶峰
2022-01-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元史》记载:“晋王也孙铁木儿以诏赐钞万锭,止给八千为言,中书省臣言:“帑藏空竭,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臣等虑财用不给,敢以上闻'。”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拥有了财政独立权B.承担向中央缴纳赋税的义务
C.由中书省直接管辖D.体现中央对地方的间接管理
6 . 《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C.瓦解了士族门阀垄断D.适应了当时政治需求
2022-11-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栏所示内容为“四科”,是《汉官仪》中所记载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它反映出
A.汉朝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员
B.儒家观念已经成为察举的标准
C.“四科”便于对官员“明功过”
D.察举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2022-01-14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窃议武则天而引其不悦,后被诬治罪。敕文到达,刘祎之拒受,曰:“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终被赐死于家。由此可知(     
A.唐代中书门下是当时中央最高决策机构B.武则天时期相权占据上风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中枢权力运行程序D.三省六部制已经名存实亡
9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当年成为进士的举子中,其母及妻为汉族的非汉族儒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研究的19位蒙古族进士中,母为汉人的占66.76%,妻为汉人的占72.73%。这说明元代科举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B.提高了汉族妇女的地位
C.营造了学习汉文化的高潮D.规模和影响力超越前代
10 . 据正史记载,某朝“(设)度支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材料中的“某朝”最有可能是
A.西汉B.北魏C.唐朝D.清朝
2022-03-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