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古代科举制探究
(1)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在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2)为进一步佐证,该学生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

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②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的分析:

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54034416292306
比例37%24%11%7%21%

③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家中清贫,曾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归纳三份资料能共同佐证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唐朝杜佑《通典》卷十八

材料二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沈既济和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10
2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选官制度B.监察制度C.赋税制度D.军事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嫡长子)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得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条信息,并逐条分析其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史料价值。
2020-11-16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3史料价值类材料题
4 . “玄武门之变”

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历来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日:‘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日:‘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其中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的故事,“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玄武门之变的史实有哪些?
(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020-03-26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史料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谱学或称谱牒学,是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一门学问。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盛极一时。“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贾氏、王氏谱学出焉”。到了唐代后期,士、庶界限逐渐淡漠,谱学衰落了。

——摘编自仓修良《试论谱学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谱学在魏晋盛极一时而唐代后期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17年的《邗江王氏五修族谱》罗列了所有邗江王氏后裔,在此基础上,《邗江王氏六修族谱》于1995年修成,但只刊印了王夫之一脉的繁衍、发展情况。《六修族谱》共分为两部分:一是附录,包括家规家训、人物传记等内容,主要是对王夫之的轶事记载和传诵,以体现族谱特殊的分量和价值。二是世系表,其中包括王夫之祖下各房齿录的子嗣繁衍、配偶、生卒等情况,时间跨度达375年。

——摘编自刘嫱等《<邗江王氏六修族谱>研究》

材料三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指老子)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胡适《绩溪旺川曹氏族谱序》


(2)依据材料二、三,简析族谱的史料价值。
6 . 古代中央政府派三省官员出使地方称行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较低,不宜采信
B.宋代行省与元代行省同名异物,没有任何联系
C.利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行省制度确立在宋代
D.元代吸收了前代地方治理与统治的经验
2019-12-0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1期(考点01-07)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2019-01-11更新 | 21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9年高考 高三年级历史 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测评(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2016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大量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献记载因受编纂者主观影响而价值不大
B.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出土文物证明刘贺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粗人
D.史书上“荒淫无道”的记载是对刘贺的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2022-05-29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10 . 下表为汉代文献史料节选。这些史料可以印证
史料出处
济南[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伸长统列传》
A.推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士家大族专权的危害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