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中后期皇帝常常派遣宦官中使前往藩镇刺探军情和安抚将士,并在各藩镇普遍设置常设的监军机构,委派亲信宦官为监军使以“监视刑赏、奏察违谬”。此举意在(     
A.完善监察以整饬地方风气B.利用亲信延续唐王朝统治
C.分化宦官势力以加强皇权D.分化兵权以铲除割据基础
3 . 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C.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2022-11-08更新 | 471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费正清认为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2-10-25更新 | 164次组卷 | 12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A.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D.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2022-10-06更新 | 708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2022-08-03更新 | 476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582次组卷 | 106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高一上学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武帝后期尚书“处于转呈章奏的核心地位”,“所言不善,屏去不奏”。宣帝时“上书者益黠,尽奏封事,辄下中书令出取之,不关尚书”,正式推行上封事制度,并进一步强调,“密奏以皂囊封之,不使人知”。上封事制度的推行旨在
A.强化君主权力B.有效制约尚书C.完善官僚体制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93次组卷 | 5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