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1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9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夏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A.汉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
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68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陇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元明清三代监察制度演变,据此可知(     
A.元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设置监察优化国家管理
C.地方监察官员权高位重D.明朝监察重在政教民情
2022-11-2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观察如图的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产物B.标志着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C.宋承唐制及政治制度更新D.古代集权制度新模式
2022-1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如表,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北宋宰辅家世比较(宋太祖——钦宗)167年153人
名族及贵胄中等家庭寒族未能确定者
人数2553669
占比17%34.7%42.3%6%

A.宰辅地位空前重要B.阶层流动明显增强
C.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减少D.相权在分散中下移
2022-11-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原来只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藩镇在内地大量设立。按照与唐中央的关系,这些藩镇可以分为三类,唐朝在内地设置藩镇(     
地区与中央关系
河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东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A.使中央集权制名存实亡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彻底的解决了边患问题D.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D.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10 . 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了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A.派文臣任知州B.设置宣政院C.派三司使出任地方D.设置参知政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