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吉思汗时已在境内开设驿站,窝阔台时正式建立驿站制度。忽必烈定都大都后,驿站制度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驿站有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辽东黑龙江下游则置狗站,用狗拉雪橇行于冰雪之上。1289年设立杭州到泉州的海站。……元政府特设站户,有一定的免税特权,用以维持驿站运行。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饮食供应,一部分由政府补贴,大部分由站户负担。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用以传递军政机要文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传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朝为解决上述深层次问题所采取的其他举措,并说明理由。
2 .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科举考试中,杭州所属各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

明代钱塘人何伦,“稍长读书,至古人忠孝大节,辄抚几而叹。父病,不解衣侍汤药者五阅月。”明代钱塘人刘均美,“读书通大义,性孝友”,洪武间以闾右(富豪)徙实京师,“仍以医行”,“售药不二价”,“又喜施病而贫者。”明代杭州人诸让,曾官吏部员外,“清介持正”,遇人馈遗,“辄厉声曰:‘若谓天下无关西汉子耶?’…凡权贵造请,一概峻绝”。

崇祯初,明代杭州科学家李之藻刊行《天学初函》,收入晚明入华耶稣会士所传来的哲学和科技论著20种。《杭州府志》记载杭州人许胥臣,参照传教士带来的“西书”写出天文著作《盖载图宪》。

《钱塘县志·纪制》记载着明代杭州人祭祀抗倭阵亡者之事,载:“忠烈祠在棲霞岑(位于杭州西湖畔)东,祀嘉靖三十二年御倭阵亡陈善道、吴懋宣……。褒忠祠在棲霞岑西,祀游击宗礼,指挥邵昇、姚泓、于岳,御倭阵亡,嘉靖三十七年总督胡宗宪请于朝建祠。”

一一南炳文《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


根据材料中的人物事迹,概括指出明代杭州人的“四个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个亮点”的时代背景。
2022-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8月开学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根据《隋书》统计,隋文帝、炀帝两朝有共61次的谏议记载。

皇帝谏议记录纳谏结果(次数或件数)备注
纳谏拒谏结果不明纳谏率
隋文帝43365284%事关治道、用人、边疆、移风易俗等内容均与采纳
隋炀帝18710139%事关征辽东、巡幸江都、平定农民起义等基本拒谏

   ——摘自晁中辰《中国谏议制度史》,244~245

材料二   唐代读官所用之纸是专用的,时称“谏纸”,且有“月给谏纸”的制度。正如官员月给俸禄一样,谏官也要“月给谏纸”。唐代谏官“上封事”,也基本上以一月为单元。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曾,欲闻讽议,充制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

——摘自傅绍良《唐诗中的“谏纸”“谏书”“谏草”与唐代谏议规范》

材料三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不仅在于文人们基于职司、言责谈得失、明体用,而且在于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经世致用”的风气,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摘自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代文、炀二帝在谏议政策上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月给谏纸”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唐代“诗谏”盛行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封建王朝兴衰的启示。
2022-12-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摘自《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请按示例填写表格。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示例填写材料一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种选官制度是什么?其的主要弊端?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以及所产生的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古代官吏选拔中得到的启示。
2021-12-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8 . 从张家口的兴起与发展,看中国古代地方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古代时期张家口的历史沿革(部分)

时期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北部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和代国

秦朝

南部属代郡、北部属上谷郡

汉朝

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汉武帝时属并州代郡

唐朝

北属突厥地,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

宋朝

先后属辽之西京道、金之西京路

元朝

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宁府与顺宁府

明朝

封皇子朱德为希王,就藩宣府,张家口为长城防线九边重镇之一

清朝

隶属直隶省

材料二   “俺答封贡”之后,明政府在九边设置互市11处,张家口为其一。由张家口至蒙古库伦(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的张库商路逐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给噶尔丹的敕书规定可在张家口等处贸易。康熙三十年,清政府开张家口、杀虎口等五口,内地商人可到蒙古地区贸易。《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商执有“路票”者可往来贸易。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恰克图(现属俄罗斯)—库伦—张家口至北京的贸易路线。乾隆末年的《闻见瓣香录》记载:“张家口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贾多山右人(山西人),率出口以茶布兑换而归。又有直往恰克图地方交易者,所货物多紫貂、猞猁、银针、海貂.……以及哈喇明镜、阿敦绸等物。”

——摘编自《明清时期草原丝路沿线城市张家口的发展与职能演变研究》等


(1)阅读材料一,根据张家口的历史沿革,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体现了汉初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为强化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前期张家口商贸枢纽地位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6-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吏部考试内容的利与弊

材料   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还须参加尚书省吏部的考试,及格后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身、言、书、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即要体格健壮,仪表堂堂;“言取其言词辩证”,即要语言流利,善言雄辩;“书取其楷法遒美”,即要书法端正工整,苍劲秀丽;“判取其文理优长”,即判决司法文书要引经据典,辞藻优美,谙练法律。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道:“选人之试判则务为骈四俪六,引援必故事,而组织皆浮词……与礼部所试诗赋杂文无以异,殊不切于从政。”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有这样的记载:“若其于身必取其丰伟,于言必取其辩证,则晏婴之貌不扬,裴度之形短小;周昌之斯斯,邓艾之口吃,皆在所弃矣。”

——据许凌云《中国儒学史·隋唐卷》


分析说明唐代吏部考试内容的利弊,对其弊端如何补正,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2022-05-0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回答问题。

【轻·重】

材料一   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进士而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难·易】

材料二


——摘自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存·废】

材料三   奉上谕:方今(1905年)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屡降明谕,饬令各督抚广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用意至为深厚。前因管学大臣等议奏,当准将乡、会试分三科(即九年时间)递减。兹据该督等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赵尔巽等编纂《清史稿·选举志二》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四个选项分别填入材料一划线处(填字母即可,每个字母只用一次)。A.经术   B.文词   C.重   D.轻
(2)从明到清,一般老百姓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社会阶层上升,是变难了还是变简单了?请根据材料二统计数据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为研究明清社会阶层流动,何炳棣为什么需要“进士家庭出身”这类数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在废科举制决定上的变化及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