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唐后期、五代州、府
宋、金府、州、军、监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依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科举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途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隋书·刘炫传》

材料四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五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管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8-3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卷02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精英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是由于经营循环路线不畅所引起的,因而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个社会中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社会才能稳定;而要保证这一点,只有通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精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到非执政阶层。

——摘编自郑从全《从精英循环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宋代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话本、通判、张载、交子、市坊、岁币、苏轼、夜市、市舶司、榷场、党争、佃户、沈括、转运使、李清照、糊名法、天子门生、景德镇、活字印刷术、占城稻、禁军、指南针、澶渊之盟、青苗法、王小波起义、米芾、《武经总要》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11更新 | 809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明太祖制造的“胡(丞相胡惟庸)蓝(立功众多的凉国公蓝玉)之狱”概况。

狱名祸首祸起年月被株连者被株连时间被杀者总人数
胡党之狱胡惟庸洪武十三年正月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三万余人
陈宁、涂节等一万五千余人洪武十三年正月
李善长、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黄彬、胡美、郑遇春等洪武二十三年四月
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蓝党之狱蓝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张翼、陈恒、曹震、朱寿、何荣、詹微、傅友文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一万五千余人
傅友德、王弼洪武二十七年十月
冯胜洪武二十八年二月

——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下册)


围绕材料中“胡蓝之狱"现象拟定-个相关的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经常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这就是星宿的分野。星宿分野,先按列国来分配,如左下表,后来以周来分配,如下表。

宿
角亢氐郑国
房心宋国
尾箕燕国
室壁卫国
虚危齐国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