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2021-11-22更新 | 239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 . 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
2020-07-04更新 | 678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2020-07-01更新 | 499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 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 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 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 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 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 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020-06-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造就了唐朝时的“近代新门”,如唐玄宗时宰相有 34 人,其中庶族宰相为 18 人,占宰相总人数的 53%;科举出身的宰相 23 人,占总数的 68%。这可以用于说明科举制
A.利于社会阶层流动B.适应中央官制调整
C.造就了新的阶层D.促使宰相人数增加
6 . 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纲举目张,简便易行了。由材料可知(   
A.最初基于经济目的设置行省B.行省制便于朝廷有效控制全国税收
C.行省制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D.行省制便于简化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7 .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幅截图。该纪录片还介绍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这一画面主要反映了
A.明朝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及职能
B.明清时期故宫里所设机构的演变
C.明朝行政、议政、决策民主化特征
D.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进一步弱化专制
C.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管理体制更完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