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材料二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摘编自欧阳修《文忠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的表现并简述科举制的兴衰历程。
2023-02-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2 .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举孝和廉各一人以被擢用。直到公元前128年,各地仍未重视,甚至推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说明(     
A.察举选官不合时宜B.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C.门阀士族控制选官D.无为思想根深蒂固
2023-02-17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如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解释
A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而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C二府三司制宋代为加强皇权,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共同行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三司指掌管财政的盐铁、户部、度支。
D一省二院制元朝时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二院指掌管军事机密和边防事务的枢密院和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A.AB.BC.CD.D
2023-02-15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4唯物史观-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三公九卿的衙门在宫外,叫府或寺,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正规中央也叫外朝。皇帝为了方便处理政务,皇宫内部也有一些办公机构,叫台或阁,比较有名的是尚书台和兰台。汉武帝统治期间,朝廷还用加官的方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令其入宫办事。加官比较有名的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这些加官和台阁大权在握,形成事实上的决策中心,即“中朝”(或称“内朝”)。三公九抑离皇帝较远,主要是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中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所示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考绩场景,郡国地方自贝到年底要进行“上计”,向中央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事宜,并接受考课。这表明汉代(     
A.中央重视对地方的控制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监察制度日益完善D.选官标准强调德才兼备
2023-02-08更新 | 645次组卷 | 4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一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热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两宋时,中枢政治运作通常以君主朝堂听政形式进行。但南宋宁宗常不临朝,重用史弥远为宰相并长期兼任枢密长官,文书奏状多直达于史弥远,时人评价道“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由此可以推知,宋宁宗时期(     
A.变革制度有效抑制武将势力B.权相专横改变政务处理机制
C.君主权力受到冲击渐趋弱化D.权力集中有效提高行政效率
2023-02-08更新 | 590次组卷 | 4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一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热点
7 . 《汉书·师丹传》记载:汉成帝末年,师丹升为大司空,位居三公,他联合丞相孔光等人提出“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倾。……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由此可见,师丹提出的“限田”政策旨在(     
A.限制诸侯王列侯势力,力图挽救汉室统治B.减轻平民的徭役赋税,同时惩办贪官酷吏
C.打击绿林、赤眉起义,从而改变土地私有制D.遏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及缩小贫富差距
2023-0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核心素养03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贞观年间,给事中、谏议大夫执掌规谏和讽议朝政之事,兼领史官之职,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这一制度(     
A.有利于限制皇权B.确立了官修史书正统地位
C.削弱了三省职权D.强化了君主对舆论的控制
2023-02-04更新 | 110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模式专题01专制与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历史二轮突破限时训练(中国古代史)
9 . “省”的本意为宫禁,后来成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元朝以后,“省”渐渐转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机构的日益完善B.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C.边疆管理的制度创新D.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
2023-02-03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核心素养01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10 .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3-02-03更新 | 40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夯基训练(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