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某一举措使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该举措是(     
A.废除丞相B.成立内阁C.确立奏折制度D.设立军机处
2 . 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
2023-10-31更新 | 63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东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表明(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中央官职得到优化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D.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4 .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内阁宰辅权力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利于正确决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发挥辅政功能D.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张居正在位时三子登科,被认为是操纵科举的结果。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年、十六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众官员掀起前所未有的反对辅臣子弟登科的浪潮,并最终获得胜利,被禁考辅臣子弟及相关考官成为牺牲品。这一事件主要表明当时(     
A.人才选拔程序日趋规范B.官僚群体蔑视权威
C.辅臣权重影响科举公信D.社会公平得到彰显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检核簿册、连坐告密、遣吏巡行、密查侦缉、密奏传呈等方法进行监察督核。其中密奏传呈是经过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清朝的“密奏传呈”指的是(     
A.刺史制度B.设置通判C.奏折制度D.内阁制度
9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D.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清朝军机处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B.军机处设置之初是因用兵西北
C.军机处“君权附庸”是皇权膨胀的产物D.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上传下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