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2 .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内朝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B.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明清时期,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以进行间接统治。明清时尤其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派流官(一定任期后流动)前去治理。“改土归流”的出现
A.破坏了民族融合的大好局面B.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C.维持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D.提高了地方行政事务的效率
6 . 明代入阁官员的品级一般并无明确规定,而清代明确规定入值军机的大臣必须为三品以上,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与臣工态度。这说明
A.官员获得晋升的机会增多B.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皇帝用人权受到一定限制D.军机处行政效率有所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票拟"使内阁大学土拥有决策权
C.明朝中期相权加强D.内阁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9 . 右面所示为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呈现的材料。据此可判定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多民族政权的对峙斗争
C.经济重心的转移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 . 清朝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这一举措
A.保留了蒙古族自治传统B.增强了蒙古贵族权力
C.不利于蒙古族社会稳定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