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C.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019-08-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美术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一转变的本质特征是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强调礼制到重视法制
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2018-09-05更新 | 35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2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西省和顺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周末文综模拟卷历史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家庭血缘观念的淡化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019-05-02更新 | 663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0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6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
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
2018-04-03更新 | 5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16-11-27更新 | 17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