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8 道试题
1 . 自商王中丁以来,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现象。《史记》载商末时期:“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这说明该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渐趋形成B.中央确立对地方绝对权威
C.王位世袭制度遭到破坏D.商朝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022-02-20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经常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成之国,以加强联系。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主要适用于姬姓贵族B.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特权地位
C.分封制的实施巩固了宗法制D.宗法制的实施强化了血缘姻亲关系
2022-02-13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焦作市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早期的王位继承问题上,商朝经历了由兄终弟及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由最初立子以贤向克商以后立嫡以长转变,这样的转变有助于
A.进一步强化王权的地位B.产生最为贤明的继承者
C.维护政权的稳固和有序D.家天下观念进一步强化
2022-01-19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04宗法制 -【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4 . 商王仲丁去世后,商朝连续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导致王朝衰落。而周朝在王位继承方面却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礼乐制C.宗法制D.井田制
5 . 《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干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这说明殷商
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
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
2022-01-17更新 | 439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2更新 | 6273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人常用“文”、“淑”、“皇”、“丕显”、“景”、“穆穆翼翼”、“严在上”、“烈”等词汇来描述“有德行,又有威仪,可谓无限完美”的先祖形象。这一做法
A.证明取代殷商的合理B.建构了周人的礼乐制度
C.巩固贵族的世袭统治D.凝聚了宗族的价值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左传》里边讲"使华臣具正徒”,"使华阅讨右官”,意思是说使华阅、华臣工人,华阅为华,元之嫡长子为大宗,华臣为小宗,但是人之众不聚居在一起。据朱凤翰先生的推断,这个现象可能因为二人皆为宋国卿大夫所致。这种现象集中体现了表明春秋时期
A.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B.权力异化冲击宗族血缘关系
C.宗法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贵贱D.分封制实施稳定政治秩序
2021-12-02更新 | 5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