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宗法制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   
记述出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3 .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是
A.宗法制B.世袭制C.小农经济D.三纲五常
4 . 下面是根据《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的内容所绘制的。这主要反映了
A.纣的生母刚开始地位低
B.纣的父亲没有遵守禅让古训
C.宗法制在古代有所松动
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5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020-05-20更新 | 1204次组卷 | 9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商周时期,国家对外征伐与祭祀宗庙的活动,被视为同等重要,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先秦的典籍中,亡国与亡家是并提的,亡国之君经常是背着祖宗的神主在阵前乞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说明了当时神权大于王权
B.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对外征伐推动国家的发展
D.折射出天子的绝对权威
7 .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的家教、家规,传递的都是种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关的是(  )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8 .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9 . “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尚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朕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专制王权得到强化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贵族等级秩序森严
D.家国同构局面确立
2019-07-10更新 | 854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五地六市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一种行为。春秋时的“出奔”多是集团性的,有族人或家臣跟随,到了战国时期,“出奔”则成为一种个人行为。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已经被取代
C.政治叛变现象的缓解
D.士阶层已经实现独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