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八刑”指的是“不孝之刑”“不睦之刑”“不姻之刑”“不弟之刑”“不任之刑”“不恤之刑”“造言之刑”“乱民之刑”。这说明西周时期(     
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B.外儒内法理念初步形成
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
2 . 《史记》记载:“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管蔡之乱说明了
A.宗法制确有建立必要B.分封制必致地方叛乱
C.周公确有夺位之想法D.分封血亲易导致对抗
2022·陕西宝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左传》记载:如果宗子身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年钧择贤,义钧则卜”,是春秋中期流行的一种补充的继承办法。这反映出,当时
A.制度发展以巩固宗族B.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C.墨家尚贤主张的传播D.贵族间不断发生内乱
2022-01-09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5
4 .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自叔虞成为唐国国君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止,共有三十八位国君,其中父子相继的二十八人,兄终弟及的五人,叔夺侄位的四人。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衰亡B.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宗法制度受到冲击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2021-05-1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
A.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C.世卿世禄制走向衰落D.人才流动促进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
7 . 《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嫡长子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8 . 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
A.商未忽视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B.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D.商朝王位继承已形成固定制度
2020-01-0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统一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10 . 《礼记·大学》记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