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2017-09-27更新 | 2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C.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017-03-03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4 . 《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襄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下列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分封对象最为一致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C.“太公望封于齐”D.“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周封微子启于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