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时期,“忠”是依附于“孝”的,臣对君可称“孝”,君对臣也可称“慈”,到了战国时期,“忠”与“孝”逐渐分离,“忠”的观念得到了强化。这种变化反映当时
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B.亲情伦理逐渐淡化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道德水平急速下降
2 . 去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上海长大的小明随父母回河南新郑老家参加了黄帝陵拜祖、祭祖大典;回到奶奶家后还发现那里几乎家家都有烧香、叩拜进行祭祖的习俗。这些现象反映了
A.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封建迷信活动猖獗
C.分封制残余仍存在D.农村教育亟须改革
3 . 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 这反映出
A.分封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日常生活中长期存在
C.君主专制带来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0-08-01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
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
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5 . 《新唐书》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些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与父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权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
C.“礼”制充分贯彻于社会生活中D.古代社会君权父权的强化
2020-10-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按族聚居于城邑是先秦主要的生产、生活形态。但到战国中后期,社会上频繁出现离开城邑而居于郊野的“赘婿后父”,赘婿即已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这种现象折射出
A.宗族观念在战国时逐渐消亡B.土地制度和宗法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C.分封制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D.当时的婚姻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了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物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8 . 西周时期,建国首先要营筑宗庙,在营造宫室时,宗庙被排在首要地位。宗庙不仅是贵族统治者供奉祖先神灵的殿堂,也是重要的施政场所。这表明西周时期
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特征
C.政权具有宗族性质.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020-05-02更新 | 895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71次组卷 | 8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10 .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