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中国史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城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材料二   孟子记载,孟子与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问答。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抓起来。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那舜又该怎么办呢,舜应当毫不顾惜的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材料三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村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概括西周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说明清末新政时地方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1-07-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2020-08-1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早期中国家庭来说,继承户主之位的人承担着祭祀权、政治权和财产权。祭祀权力的取得标志着该人取得家长之位,以保证血缘传承的连续性。在早期中国,平民有权获得田宅,但大部分民众没有财产继承,继承权丧失了现实意义;只有贵族阶层真正享有法定继承的权利。秦汉时期的法律规定,订立遗嘱要在官府登记,如果是临终书面遗嘱,需要聘请见证人和家属到现场。秦汉时期的继承行为,可以发生在父母健在之时;父母逝世后,再进行家庭财产分配。

材料二   早期罗马家庭财产以家族为单位,如果一家之主亡故,按照法律规定,家庭财产的所有权不会随之进行转移或灭失,仍然由该家族进行保有,以保证家族延绵。《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采用会前遗嘱与战前遗嘱两种形式进行继承。战前遗嘱不适用于和平时期,而会前遗嘱的订立对象仅限于贵族。由于平民的财产数量不多,因此平民不重视家庭祭祀与遗嘱订立。罗马法对于财产继承的规定极为系统和规范,比如对于遗嘱的订立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身份的见证人,完成特定的程序,遗嘱才能成立,继承开始的时间是从遗嘱人死亡之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砚文《秦汉与古罗马财产继承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继承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在继承权方面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
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