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建立和内外服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023·福建宁德·三模
名校
1 .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
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
2 .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3 . “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2022-09-02更新 | 2756次组卷 | 3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
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
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错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
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
C.扩大祭祀保证族权至上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
6 . 在殷商卜辞中,“呼”“令”这类涉及上下级关系的动词越来越多地用于某侯、某伯,这些地方首领因此承担着商王朝的各项事务。这一现象有利于(     
A.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C.密切商朝与方国的联系D.中原文化向边疆的传播
7 . 下表所示是商汤时期的右相伊尹拟定的文书《伊尹四方献令》摘录。由此可知,商汤时期
方位方国所献之物
正东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瓯等鱼皮制的刀鞘、利剑等
正南瓯骆,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等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等
正西昆仑、犬戎、鬼方、枳已、贯胸、刺额、离身、黑齿等丹青、龙角、神龟等
正北崆峒、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貊胡、代狄、匈奴、楼烦、月氏等白玉、野马、良弓等

A.分封的诸侯对商王有朝贡义务B.方国的手工业生产普遍规模化
C.周围方国与商王存在服属关系D.王室开支主要来源于方国纳贡
8 .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020-10-10更新 | 26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夏商周时期每年节庆的时间和习俗是相同的,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夏商周时期的节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强化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10 . 据甲骨文资料反映,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
A.神权与王权结合
B.族权与政权结合
C.神权与族权结合
D.神权高于王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