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出自《史记》,其中记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烽火”而失信于诸侯,等到申侯与西夷犬戎来攻时,“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家钱穆先生曾对此提出质疑:“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日本学者平势隆郎认为,“烽火戏诸侯”如果真实,“其前提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阶段。”另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受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辨析“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
2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
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
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
3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分散的自然经济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
2020-01-01更新 | 27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当周代贵族从周王那里接受头衔或封号时,他们把这些头衔、封号刻在礼器上,向祖宗汇报。与此相反,战国时期虽然农民的赐姓或者封号显示其地位是政治秩序中、法律意义上的名自由人,却被刻写在最终上交给君主的登记簿上。”这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分封制的社会基础扩大
B.农民已摆脱贵族政治压迫
C.君主权威出现专制趋势
D.宗法关系已丧失政治意义
5 .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期的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2019-06-03更新 | 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
A.宗法制度的衰落
B.贵族统治的完善
C.血缘政治的打破
D.分封制度的推行
2019-05-18更新 | 825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左传)记载:西周时期,周公代表周王在祖庙举行“册命”典礼(“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册上的周天子旨令),颁布“授土授民”文告,如封伯禽于鲁,文告为《伯禽之命》。这说明西周
A.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以特有的律法形式建立诸侯国
C.通过血缘纽带巩固等级制度
D.保证了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权
8 .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
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9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9-01-30更新 | 3556次组卷 | 9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上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